close
這次去蘆洲李宅抓周,突然一次遇到好多1y的baby
有比較還真的是有差別,會走的會走,會吃的會
蘆洲李宅準備的點心,居然有好多寶寶也吃的津津有味哩
這讓我突然對恩嬡的餵養有點困惑
是二寶發育太慢嗎!?還是我太過保護二寶
二寶至今除了米餅都還沒接受過外食哩!
副食品也還是停留在果泥&粥品
比較特別只有吃過蒸蛋&果凍
不過那果凍也是Ivy自己用果汁&洋菜做的
其實Ivy也曾試著給二寶吃飯&塊狀的水果
不過下場就是雙雙嘔吐,所以我只好又改回果泥&粥
不知道大家都給家裡的寶寶吃些什麼?
不知道我是否又該給恩嬡試試看吃飯哩!
2顆牙的恩恩&7顆牙牙的嬡嬡是不是又該吃不一樣的食物?
有誰可以跟我這新手媽媽說說我該怎麼辦丫?我好迷惘丫
究竟1歲大的bobo該給他吃什麼呢?如果除了奶粉以外,你不知道還該給bobo添加什麼樣的營養,就來看看1歲的小朋友該吃些什麼吧!
撰文/楊文玉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億萍
參考資料/《兒童營養聖經》、《健康寶寶飲食書》
滿週歲起的幼兒已經可以食用一般6大類食物(蔬菜類、五榖根莖類、油脂、魚肉豆蛋、水果類、奶類),而這個階段的營養均衡與否也將影響他未來的生長發育,因此,幼兒時期,家長應該利用各種生鮮食材的搭配烹調出原始的美味菜餚給孩子,而不是讓年紀還小的孩子嘗試過多的調味,或是為了寵愛他而讓他只吃喜歡的同種類食物,這可是很容易養出營養不均衡的小孩,且種下罹患慢性疾病的因子喔!
1歲寶貝怎麼吃
1歲是幼兒體力及腦部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牛奶的熱量不足,纖維質也不夠,因此,只喝牛奶已經無法符合幼兒的生長所需,必須攝取各類天然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並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而家長歷經幼兒4~6個月大就開始添加副食品的經驗,滿週歲的幼兒已經可以習慣許多食材的味道。然而,即使是同年齡的孩子,發育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所以,需求也會有差異,但只要掌握正確的幼兒飲食原則,每天讓幼兒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即可得到完整的營養。
斷奶並非不喝牛奶
1歲的幼兒接近斷奶的結束期,但是斷奶的意思是「斷奶瓶」,其目的是要幼兒逐漸的習慣大人的用餐方式,慢慢學習用杯子喝奶,除了可預防奶瓶性齲齒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但絕非不喝牛奶。雖然1歲以上的幼兒不再需要以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為主要食物來源,而是逐漸接受由6大類食物來提供每日營養所需,但是牛奶的營養豐富,其中含有成長所需豐富的鈣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建議家長仍須每天給予幼兒飲用2~3杯150~200cc.c牛奶以提供充足的營養素。
提供軟硬適中的食物
幼兒牙齒的咀嚼能力較差,滿週歲時,口腔約有8顆牙齒,而約1歲4個月時長出第一顆乳臼齒,大約可咬碎香蕉般的硬度;因此,給幼兒食用的食物不宜太硬,以免影響消化,但也不能因為幼兒的消化系統不好及咀嚼能力尚未成熟,就只提供流質的食物,以肉類而言,建議家長可以用絞肉或小塊的薄肉片代替肉塊給幼兒食用,而蔬菜則提供1公分大小的菜丁。軟硬度適中的固體食物不但可以提供幼兒成長的營養所需,也可以訓練幼兒的咀嚼能力,使其正常發揮牙齒功能。
幼兒有幼兒的味兒
多數幼兒並不喜歡味道太重的食物,調味過鹹對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的幼兒反而是一大負擔,因此,最好選擇天然食材,調味也需要清淡,並避免油炸處理及食用刺激性食品。此外,對於料理方法、用餐次數、每次用餐的分量等,都是家長需要注意的重點,特別是食品鹽分含量,大人幼兒同吃一道菜,相對於體重只有父母約1/4~1/6的幼兒其實是過量的,因此,給幼兒的食物調味最好少於成人的1/2,讓孩子習慣清淡的食物,對於往後慢性病的預防也是大有助益的。
營養素的功效與來源 營養素 功效 活力 免疫力 長高 健腦 造血 護眼 好眠 補充食物
蛋白素 維持生長發育、提升免疫機能、合成紅血球。 ★ ★ ★ ★ ★ 奶、蛋、魚、肉、豆類。
維生素A 促進牙齒與骨骼正常生長、維持上皮組織正常、抵抗感染、改善眼睛乾澀、使眼睛適應光線的變化。 ★ ★ ★ 肝臟、蛋黃、奶類、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
維生素B1 增進醣類代謝、使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力與活力、缺乏時易焦躁、失眠。 ★ ★ ★ 蛋黃、肉類、肝臟、全穀類、奶類。
維生素B2 產生能量、缺乏時引發口角炎、脂漏性皮膚炎、眼睛畏光與發癢。 ★ ★ ★★ 奶類、肝臟、酵母。
維生素B6 幫助紅血球與蛋白質正常代謝、缺乏時易貧血抽筋。 ★ ★ ★ 全麥製品、小麥胚芽、豬肝。
維生素B12 促進正常生長、代謝醣類與脂肪、缺乏時易疲勞、記憶力減退與消化不良。 ★ ★ ★ ★ 貝類、肝臟、魚類、瘦肉、藻類、啤酒酵母。
維生素C 形成骨骼與牙齒生長所需的膠原、促進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幫助鐵的吸收、代謝葉酸、預防貧血。 ★ ★ ★ ★ ★ ★ ★ 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草莓、甜椒、蕃茄、芭樂、奇異果、木瓜、芒果。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與利用、幫助骨骼鈣化與正常發育。 ★ ★ 香菇、魚肝油、蛋黃、魚類、肝臟、奶類。
維生素E 參與細胞膜抗氧化作用、防止溶血性貧血、維持細胞完整性、促進正常凝血、改善運動機能。 ★ ★ ★ 植物油、小麥胚芽、大豆食品、全穀類。
維生素K 血液凝固所需營養素。 ★ 紅花植物油、深綠色蔬菜。
葉酸 幫助製造血球、預防貧血與生長遲緩、有助消除焦慮。 ★ ★ ★ ★ ★ ★ 深綠色蔬菜、豆類、肝臟、瘦肉。
泛酸 有助抗體形成、代謝脂肪、醣類與蛋白質。 ★ ★ ★ ★ 肝臟、魚肉、瘦肉、蛋、牛奶、乳酪。(但易隨著加工的過程而逐漸流失)
菸鹼酸 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記憶力、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 ★ ★ ★ 肝臟、酵母、糙米、全穀類、奶類、蛋、瘦肉。
鈣 幫助幼兒正常生長發育、穩定情緒、促進睡眠。 ★ ★ ★ ★ 奶類、魚類、髮菜、海帶、深綠色蔬菜、豆類及其製品。
磷 構成骨骼與牙齒。 ★ ★ 酵母粉、小麥胚芽。
鐵 強化免疫機能、負責血液帶氧功能。 ★ ★ ★ 蛋黃、紅肉類、肝臟、燕麥、奶類、海藻類。
鎂 為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能穩定情緒、幫助鈣質吸收。 ★ ★ ★ 深綠色蔬菜、五穀類、堅果類、瘦肉、奶類、牡蠣、海苔、豆類。
錳 預防骨質疏鬆、提升免疫力、維持中樞神經運作及腦部機能。 ★ ★ ★ ★ ★ 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
鋅 強化免疫機能、幫助生殖器發育與傷口癒合。 ★ ★ 海鮮、肉類、肝臟、生薑、小麥胚芽、酵母、核果類。
銅 幫助骨骼與紅血球的形成、促進傷口癒合。 ★ ★ ★ 肝臟、蝦蟹貝類、全麥食品、瘦肉、磨菇、杏仁、豆類。
鈷 是維生素B12的組成成分、與維生素B12可幫助紅血球的形成。 ★ 肝臟、肉類、貝類、海帶、紫菜。
鉀 維持細胞正常含水量及正常血壓、參與神經傳導、正常肌肉反應。 ★ ★
乾海帶、紫菜、豆類、奶類、香蕉、瓜類水果。
DHA 大腦皮質及視網膜的主要物質、使腦細胞更活潑、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增進視力、提高免疫力。 ★ ★ ★ 魚油。
卵磷脂 構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可保護細胞免於氧化傷害、有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 ★ ★ 豆類及其製品、蛋黃、內臟、全麥食品。
以上的營養素都是幼兒成長所必須的元素,親愛的爹地媽咪可以參考能在什麼食物中獲得,並可依表查詢確切的功效。
《資料審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億萍 整理/楊文玉》
撰文/楊文玉 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億萍
參考資料/《兒童營養聖經》、《健康寶寶飲食書》
滿週歲起的幼兒已經可以食用一般6大類食物(蔬菜類、五榖根莖類、油脂、魚肉豆蛋、水果類、奶類),而這個階段的營養均衡與否也將影響他未來的生長發育,因此,幼兒時期,家長應該利用各種生鮮食材的搭配烹調出原始的美味菜餚給孩子,而不是讓年紀還小的孩子嘗試過多的調味,或是為了寵愛他而讓他只吃喜歡的同種類食物,這可是很容易養出營養不均衡的小孩,且種下罹患慢性疾病的因子喔!
1歲寶貝怎麼吃
1歲是幼兒體力及腦部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牛奶的熱量不足,纖維質也不夠,因此,只喝牛奶已經無法符合幼兒的生長所需,必須攝取各類天然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並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而家長歷經幼兒4~6個月大就開始添加副食品的經驗,滿週歲的幼兒已經可以習慣許多食材的味道。然而,即使是同年齡的孩子,發育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所以,需求也會有差異,但只要掌握正確的幼兒飲食原則,每天讓幼兒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即可得到完整的營養。
斷奶並非不喝牛奶
1歲的幼兒接近斷奶的結束期,但是斷奶的意思是「斷奶瓶」,其目的是要幼兒逐漸的習慣大人的用餐方式,慢慢學習用杯子喝奶,除了可預防奶瓶性齲齒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但絕非不喝牛奶。雖然1歲以上的幼兒不再需要以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為主要食物來源,而是逐漸接受由6大類食物來提供每日營養所需,但是牛奶的營養豐富,其中含有成長所需豐富的鈣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建議家長仍須每天給予幼兒飲用2~3杯150~200cc.c牛奶以提供充足的營養素。
提供軟硬適中的食物
幼兒牙齒的咀嚼能力較差,滿週歲時,口腔約有8顆牙齒,而約1歲4個月時長出第一顆乳臼齒,大約可咬碎香蕉般的硬度;因此,給幼兒食用的食物不宜太硬,以免影響消化,但也不能因為幼兒的消化系統不好及咀嚼能力尚未成熟,就只提供流質的食物,以肉類而言,建議家長可以用絞肉或小塊的薄肉片代替肉塊給幼兒食用,而蔬菜則提供1公分大小的菜丁。軟硬度適中的固體食物不但可以提供幼兒成長的營養所需,也可以訓練幼兒的咀嚼能力,使其正常發揮牙齒功能。
幼兒有幼兒的味兒
多數幼兒並不喜歡味道太重的食物,調味過鹹對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的幼兒反而是一大負擔,因此,最好選擇天然食材,調味也需要清淡,並避免油炸處理及食用刺激性食品。此外,對於料理方法、用餐次數、每次用餐的分量等,都是家長需要注意的重點,特別是食品鹽分含量,大人幼兒同吃一道菜,相對於體重只有父母約1/4~1/6的幼兒其實是過量的,因此,給幼兒的食物調味最好少於成人的1/2,讓孩子習慣清淡的食物,對於往後慢性病的預防也是大有助益的。
營養素的功效與來源 營養素 功效 活力 免疫力 長高 健腦 造血 護眼 好眠 補充食物
蛋白素 維持生長發育、提升免疫機能、合成紅血球。 ★ ★ ★ ★ ★ 奶、蛋、魚、肉、豆類。
維生素A 促進牙齒與骨骼正常生長、維持上皮組織正常、抵抗感染、改善眼睛乾澀、使眼睛適應光線的變化。 ★ ★ ★ 肝臟、蛋黃、奶類、深綠色及紅黃色蔬果。
維生素B1 增進醣類代謝、使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力與活力、缺乏時易焦躁、失眠。 ★ ★ ★ 蛋黃、肉類、肝臟、全穀類、奶類。
維生素B2 產生能量、缺乏時引發口角炎、脂漏性皮膚炎、眼睛畏光與發癢。 ★ ★ ★★ 奶類、肝臟、酵母。
維生素B6 幫助紅血球與蛋白質正常代謝、缺乏時易貧血抽筋。 ★ ★ ★ 全麥製品、小麥胚芽、豬肝。
維生素B12 促進正常生長、代謝醣類與脂肪、缺乏時易疲勞、記憶力減退與消化不良。 ★ ★ ★ ★ 貝類、肝臟、魚類、瘦肉、藻類、啤酒酵母。
維生素C 形成骨骼與牙齒生長所需的膠原、促進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幫助鐵的吸收、代謝葉酸、預防貧血。 ★ ★ ★ ★ ★ ★ ★ 柑橘類水果、深綠色蔬菜、草莓、甜椒、蕃茄、芭樂、奇異果、木瓜、芒果。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與利用、幫助骨骼鈣化與正常發育。 ★ ★ 香菇、魚肝油、蛋黃、魚類、肝臟、奶類。
維生素E 參與細胞膜抗氧化作用、防止溶血性貧血、維持細胞完整性、促進正常凝血、改善運動機能。 ★ ★ ★ 植物油、小麥胚芽、大豆食品、全穀類。
維生素K 血液凝固所需營養素。 ★ 紅花植物油、深綠色蔬菜。
葉酸 幫助製造血球、預防貧血與生長遲緩、有助消除焦慮。 ★ ★ ★ ★ ★ ★ 深綠色蔬菜、豆類、肝臟、瘦肉。
泛酸 有助抗體形成、代謝脂肪、醣類與蛋白質。 ★ ★ ★ ★ 肝臟、魚肉、瘦肉、蛋、牛奶、乳酪。(但易隨著加工的過程而逐漸流失)
菸鹼酸 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記憶力、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 ★ ★ ★ 肝臟、酵母、糙米、全穀類、奶類、蛋、瘦肉。
鈣 幫助幼兒正常生長發育、穩定情緒、促進睡眠。 ★ ★ ★ ★ 奶類、魚類、髮菜、海帶、深綠色蔬菜、豆類及其製品。
磷 構成骨骼與牙齒。 ★ ★ 酵母粉、小麥胚芽。
鐵 強化免疫機能、負責血液帶氧功能。 ★ ★ ★ 蛋黃、紅肉類、肝臟、燕麥、奶類、海藻類。
鎂 為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能穩定情緒、幫助鈣質吸收。 ★ ★ ★ 深綠色蔬菜、五穀類、堅果類、瘦肉、奶類、牡蠣、海苔、豆類。
錳 預防骨質疏鬆、提升免疫力、維持中樞神經運作及腦部機能。 ★ ★ ★ ★ ★ 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
鋅 強化免疫機能、幫助生殖器發育與傷口癒合。 ★ ★ 海鮮、肉類、肝臟、生薑、小麥胚芽、酵母、核果類。
銅 幫助骨骼與紅血球的形成、促進傷口癒合。 ★ ★ ★ 肝臟、蝦蟹貝類、全麥食品、瘦肉、磨菇、杏仁、豆類。
鈷 是維生素B12的組成成分、與維生素B12可幫助紅血球的形成。 ★ 肝臟、肉類、貝類、海帶、紫菜。
鉀 維持細胞正常含水量及正常血壓、參與神經傳導、正常肌肉反應。 ★ ★
乾海帶、紫菜、豆類、奶類、香蕉、瓜類水果。
DHA 大腦皮質及視網膜的主要物質、使腦細胞更活潑、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增進視力、提高免疫力。 ★ ★ ★ 魚油。
卵磷脂 構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可保護細胞免於氧化傷害、有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 ★ ★ 豆類及其製品、蛋黃、內臟、全麥食品。
以上的營養素都是幼兒成長所必須的元素,親愛的爹地媽咪可以參考能在什麼食物中獲得,並可依表查詢確切的功效。
《資料審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億萍 整理/楊文玉》

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飲食正常,才能好好成長,尤其是嬰幼兒期,更是重要;營養師提醒,嬰幼兒在 1歲以後,就應該要吃固體食物,否則會營養不良,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飲食正常,才能好好成長,尤其是嬰幼兒期,更是重要;營養師提醒,嬰幼兒在 1歲以後,就應該要吃固體食物,否則會營養不良,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表示,在臨床上,有很多家長帶著發育不好的孩子就醫,這些發育不良的小孩,會有生長遲緩的現象,其中有 9成是飲食不當,但是也有 2、 3成是家長餵食的方法不對,甚至所餵食的時間都不對。
翁慧玲營養師表示,小嬰兒一出生,主要食物除了母奶,還可選擇配方奶,但是隨著嬰兒的成長,即得要開始添加副食品,否則就會影響成長發育;尤其是固體食物,應該得要在一歲起,就得要成為主食,奶類為輔,不可還是餵食粥類,或是只喝奶。
翁慧玲說,在臨床上,就有發現有孩子喝奶喝到 3歲,都沒有吃固體食物,也有爺爺奶奶認為精心準備熬煮的粥,小孫子為何沒有吃;其實,孩子在年齡的轉換過程中,食物也要隨著轉換, 1歲之後,就應該要和成人吃一樣的食物。
翁慧玲營養師建議, 1歲起,可以先從每天吃 1餐固體食物開始,並且食物可切小塊或小丁,質地一樣,但型態是小塊的,年紀大些之後,就可以增加至每餐都吃固體食物。
翁慧玲說,餵母奶的孩子要餵固體食物會比較困難,其實,可以先餵食固體食物,之後再餵母奶,會比較容易。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