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七個月的小娃兒談教育似乎太早了一點!

 

但如果是談到坊間流行的0歲教育、潛能開發

 

我想二寶是跟不上這時代吧!

 

不過因為我算是崇尚老子思想的『放任無為派』

 

主張孩子應該在遊戲、玩耍中自然成長就好

 

所以在懷孕的時候我沒有聽過任何胎教音樂

 

一直到他們出生之後,也沒讓他們接受過任何啟發課程

 

這與奉行菁英教育的母親無疑是大相逕庭

 

母親對於二寶每天和我一起看娘家一事頗有微辭

 

但我卻覺得二寶現在看電視只是在刺激視覺神經

 

至於看些什麼節目,對於他的影響暫時應該還不大

 

二寶因為是早產兒,所以出生時體重都明顯過輕

 

Mina更因為呼吸窘迫的問題住過加護病房

 

而Max現在則是被異位異皮膚炎折磨,苦無良藥

 

所以比起二寶聰明才智,我想我更關心二寶是否健康平安

常在想如果潛能開方如果有用,那不就世界大同了

 

只要上上課、聽聽音樂,每個孩子就可以不分你我一樣聰明

 

那遺傳基因的理論不就要完全被打破了

 

你的孩子為什麼長的像你,不正是因為遺傳基因!

 

所以如果你不是菁英,又何苦要為難你的孩子呢!?

 

他身上流著的可是你的血丫~

每每遇到有孩子集合的場合

 

大家總是喜歡比較,你家的孩子會什麼,我家的孩子會什麼

 

為此我還鬧過一個笑話,母親告訴表姊的孩子已經會背弟子規了

 

才疏學淺的我,一時無法反應,”地址龜”為什麼地址跟龜會扯上關係

 

........(*^%$#$^&*(&*^543  

 

嗯~等我反應過來,原來現在幼兒園流行這個呀!2歲半真強...

 

我都30好幾了,一個字也背不出來

 

表哥孩子3歲已經會26個英文字母了,而我好像到了小學才看懂ABC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小小年紀每個都要身懷絕技、多才多藝的!

孩子的起跑點到底應該是在那裡!?英文、數學、音樂、還是弟子規!?

 

我不確定會這些的小孩是不是將來真的就會比較成功

 

最近遇到一個鄰居的小孩,也差不多在2~3歲間

 

我們不算熟識,只是在電梯遇過了幾次

 

但每次見面,他總是會有很有禮貌的跟我問好

 

離開,也都會跟我說聲丫姨再見

 

我覺得這媽咪把這小孩教的真好,我不知道他會不會ABC

 

但我確定他是個有人緣的孩子,我也認為這才是孩子的本分

 

因為上述那些厲害的孩子,真正該叫我聲丫姨的人

 

除了很厲害的背書外,生活與倫理真的是有代加強

 

這麼多年來你們好像都還沒開口叫我聲丫姨也=____=

 

所以比起很厲害的背書,我寧可二寶將來是像鄰居的孩子一樣知道什麼是禮貌

現今社會裡,家庭教育似乎完全失去了功能

 

多數的父母親似乎都認為花錢的比較厲害

 

使得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還要辛苦

 

每個小小年紀就要上一堆課程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的一篇文章,覺得還不錯跟大家分享囉!

不要輸在起跑點

2007 八月 14 15:59:06 PDT 来源:信望愛資訊


文◎陳小小

 若問,「怎樣可以教出資優兒?」必引起砲轟,撻伐這種想要教育出 資優兒的心態不正確、會給孩子太多壓力。然而若是換個其他的問法 ,如「怎樣使孩子在學前會識字?」「怎樣讓孩子在學前就會愛看書 ?」「怎樣培養孩子有絕對音感?」「怎樣給孩子有數字概念? 」絕對是不會受到攻擊。說法不同,骨子裡一樣。也就是 ,每個作父母內心深處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人、要成功 。

      「不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幾乎成為家有稚齡兒童家長所尊奉的真理 。懷孕的準媽媽聽上幾卷古典音樂不稀奇,誇張一點的還有人挺著大 肚子努力算數學,希冀胎教能使孩子愛上自己討厭的數學。

      孩子出生後,道具更多。識字卡、數棒、錄影帶、錄音帶 、蒙特梭利教具、幼兒童書,讓孩子沈浸在全方位的學習環境裡 。父母並讀著坊間所購買的關於教育天才兒童的理論與實踐書籍 ,努力學習。所有的一切關注,都是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點」。

      甚至成為作家長的壓力,「隔壁的三歲的小明現在會2+3=5 ,我家阿妹連一數到十都數不太出來,怎麼辦唷!」 「一歲半的小娟會認60個英文單字卡,我家的阿弟還比她大兩個月 ,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以後如何是好?」心中暗暗發誓「好 !老娘我就拼了,每天盯著他們練習識字卡、數字卡,好迎頭趕上。 」但是做沒幾天,孩子吵鬧不肯學習、自己也後繼無力 ,終於宣告放棄。

       「不輸在起跑點」背後的觀念是認為「多一份耕耘、早一分努力 ,就必能早一步領先、早一點收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當然越早起 步越好。但是人生的情況有時像登山,不一定先出發的人會先到達頂 點。有時,先出發的人反而遇上天候惡劣而被耽擱,或是體力平白無 故因為山裡的一些突發事故而耗損,竟然使得晚出發的人先到達終點 。這種情形常常會令早一步出發的人開始怨天尤人,或咒老天無眼 ,或嘆命運多舛。

       學習其實是一輩子的事。三歲還不會識字,不見得日後國文比不上三 歲就會識一百個單字的孩子。五歲還不太會數字的,不見得日後數學 輸給已會簡單加法的孩子。一些研究報告早就說明這件事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加上坊間很多書籍背後是為了販賣教材圖利 ,所以大量出版許多看似教育理論的書籍,不斷強化 (或者說恐嚇父母)「不輸在起跑點」是唯一真理。反而真正的學術 研究報告,少人去看。

      人物傳記裡許多名人(愛因斯坦、愛迪生、…)小時候多半成績不突 出,甚至很爛。反觀我們自身與周遭親友同事們,這類例子更是俯拾 可得。有人是大學機械系畢業後才開始學電腦,如今在大型企業靠寫 程式吃飯。有人寫專欄文章,卻不是中文系畢業的,甚至小時候作文 爛得一塌糊塗,上作文課覺得很痛苦。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時並非提早先做什麼,日後就一定如何 。然而我們常常誤以為「不輸在起跑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其實 「出發時間」的考慮只不過是影響成功因素中的一項,並非全部 。影響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瞭解自身來到世上的獨特計畫為何 ?於是朝向目標,日以繼夜、勤奮不斷,獲致永恆的成功。

      教育是長時間的關注,不需為了幼小孩童眼前不佳的表現而受挫 。並且與其擔心孩子小時候輸人,不妨及早帶他們來到造物上帝前 ,認識自己,獲得真正的學習動力,一輩子主動學習 ,才是最上乘的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